注:10月19日,105屆全國糖酒會在天津開幕,酒業泰斗季克良在現場的《大師》講堂中,應主辦方邀請,講述了“離開茅臺鎮,產不出茅臺酒”的來歷往事和研究過程。
演講:季克良大師
為什么離開了茅臺鎮,產不了茅臺酒?我不是排斥其他的白酒,是根據科學理論,根據白酒的實踐經驗和結果,得出了這個結論。
這個觀點最早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。
當時的第一個原因,是糧食很緊張。我年輕的時候,遇到過三年自然災害,飯吃不飽,我那時候正在大學讀書,從教室走到食堂,300公尺,中間要休息兩次,因為吃不飽飯。
所以希望大家,在研究學習醬香型酒的時候,要慎重選擇,充分考慮自然條件,不要隨便學醬香型白酒,醬酒的糧耗要高一些,要珍惜糧食。
當時還有一個原因,很多技術專家到茅臺酒廠學習技術,當時到茅臺很不容易,路又遠又不方便,還有點不安全。全國各地酒廠的技術干部經常來學,回去還是做不好,壓力很大。
基于這兩種情況,我當時呼吁:離開茅臺鎮,搞不出茅臺酒。
這個觀點的最初提出,是站在行業立場和行業利益的角度上,但當時反應不大。
到二十世紀初,我又提出這個問題,有一些人開始透徹認識到這一點,但有的人把這個觀點的提出,看作是為了競爭,還提出反駁,認為這是錯誤。
從科學角度看,茅臺酒的釀造是多菌種參與發酵,真正的核心力量不是人工,而是微生物。參與茅臺酒發酵過程的微生物比較多,有酵母菌、霉菌、乳酸菌等等,這些微生物,它也有“個人”的愛好,有些喜高溫,有些喜低溫,有些喜歡氧氣,有些厭氧,它們對營養成分的要求也是各不一樣,有的喜歡碳源多一些,有的喜歡蛋白質多一些,差異非常多。
正因為微生物有不同要求,所以環境條件的細微差異,對微生物條件的最終形成(品種、數量、品種之間的量比關系)造成差異性很大的結果,所以,離開了茅臺鎮,生產不了茅臺酒;在茅臺鎮,也不是生產的酒都是茅臺酒。
影響微生物條件的(品種、數量、品種之間的量比關系)因素,包括海拔高度(茅臺在海拔400-500米之間)、溫度、濕度、土質、水質、雨量、風力、風向等很多具體因素,比如茅臺酒廠在河谷底部,基本上沒有大風,有大風也在上面,不在下面,微生物不會被風吹走。
我們研究中國名優酒的分布,跟這個觀點完全一致。中國的各種名酒、各種香型,它也受環境影響,特別是三個主要香型濃、清、醬,地域性很明顯。
醬香型代表主要在長江以南,比如茅臺、郎酒、武陵;濃香型代表主要在長江和黃河之間,比如五糧液、瀘州老窖、水井坊、洋河、雙溝、古井、宋河等;清香在黃河兩岸,汾酒在黃河以北。
白酒釀造體現出很明顯的氣候性,既符合科學理論,也符合實際,工藝不能照搬,要根據各個地方具體條件,對工藝進行研究和調整。這是有益白酒行業發展的。
在季克良第一次提出“產地”觀點時,茅臺在市場并無優勢,之后行業排名甚至一度跌至十名開外,而第二次的背景則是茅臺快速增長,已沖到行業頭部位置。外部環境改變,或許是相同觀點被不同對待的部分原因。
各個香型和名酒,應該做一些關于健康的社會研究
同樣是在上世紀90年代,“茅臺酒健康”觀點的提出,也引發廣泛關注。
關于這個觀點,我不是說“大家都來喝酒”,實際情況是,我讀書的時候,老師就講了酒精對人體的不利影響。
1972年,我正在勞動,第一次看到《參考消息》,里面有尼克松、田中角榮等外國領導人訪華的消息,茅臺酒被作為接待用酒。據文章報道,在重要外交場合,領導人對飲用茅臺酒的舒適感給予很高評價。
后來,我就去調研觀察,發現廠里一些喝酒的年輕人,身體普遍健康,工作狀態很好。再后來有條件了,我們就用茅臺酒做科學檢測,發現它對幽門螺旋桿菌有很明顯的抑制作用。
基于生活中的調查和科學研究,我提出了“茅臺酒健康”的觀點。
我是茅臺人,所以我仔細去觀察和研究茅臺。我希望各大香型的白酒和各大名酒企業,都應當就自己的健康問題,去做更多科學研究,同時也要去做社會研究,對健康問題有更充分的認識,這對行業發展,也是很有益處的。
【古壇酒廠價格表】
古壇老酒450ML 零售價126元/瓶 活動價:加18984092007微信
古壇老酒老壇 零售798元/瓶 出廠價:加18984092007微信
古壇老酒金壇 零售價1280元/瓶 出廠價:加18984092007微信
古壇老酒(老壇)500ML 零售價798元/瓶 出廠價:加18984092007微信
古壇老酒(金壇)500ML 零售價1280元/瓶 出廠價:加18984092007微信
古壇老酒(大壇)2588ML 零售價2999元/壇 出廠價:加18984092007微信